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讲堂 > 绿化设计
知识讲堂
 
 
联系我们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沿江开发区B区10#202室
电话:0415-6168377
传真:0415-6168377

孙宗慧会长:13514159955

技术服务:13130543567  

                18641555666

微信公众号:辽宁佳园软枣猕猴桃

今日头条号:辽宁佳园奇异莓

抖音号    :辽宁佳园奇异莓

新浪微博  :辽宁佳园软枣猕猴桃研发有限公司

网址:http://www.lnrzxh.com/
邮箱:lnsrzxh@sina.com



  >绿化设计
 

园林苗木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之:生态学原则

来源:原创    时间:2016-04-10    浏览:1253 次

 百科知识:

    园林种植设计包含极丰富的内涵,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地点,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可有多种多样的种植类型与种植方式。同时,由于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在不断的生长发育及四季交替中,产生变化万干的观赏效果;它又与生长环境发生干丝万缕的联系,对环境有一定要求又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
    园林种植设计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艺术问题,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等。因而其是个相当复杂的工作,要求每个设计者具有广博而全面的知识。园林种植设计工作虽然涉及面广,变化多样,但还是有基本原则可循的。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人们对生态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园林界提出了园林生态学理论,这种理论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等理论,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影响范围内的人类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的途径,并捉出了园林生态设计的原则。园林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植物材料来营造具有视觉美感的景观,而具有美感的植物景观首先要符合植物的生态要求。在对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对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考虑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把生态学的相关原则和发挥生态效益的思想融入设计中。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满足园林空间构成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还可以为人们提供防风、降噪、保持水土、遮阳降温、防火抗灾等功能需求。绿色植物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园林景观中极其重要的生命象征。在园林种植设计中,一定要以生态学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绿”的效益,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提高绿地比例和绿化覆盖率
 
    现代园林与古代相比,建筑比例下降,绿化比例上升。中国古代园林从殷代的台苑和圃开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如果是从封建社会的秦汉算起,至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0多年前,在我国的西北,人口稀少,天然植被生长茂密,郁郁葱葱,帝王宫阙中出现大量的“台”“观”之类,可以居高临下以畅胸怀。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从秦汉时期的文献中略可探知当时对植物并不重视,如果将植物的观赏性与经济性相比,后者还是占据主要地位。
 
    无论早期利用天然环境和植被所设置的大型园囿,还是其后,自魏晋南北朝的分治局面到隋唐的统一,皇家园林以及随后出现的私家园林,均重视园林环境与自然的融合,并通过人工仿造自然,提炼和浓缩自然景观精华,技艺日益发达,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效果。但是,尽管在中国古代园林中讲究“天人合一”,从植物与建筑、山水、铺装等所占面积比例关系来看,绝人多数的园林中植物种植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少,这既与当时良好的周边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也与这类园林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功能的需求有关。
    随着工业化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同时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大量自然景观被破坏,使得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精神文化层次也相应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文化娱乐生活要求多元化,从而对美的认识也较之古代有了较大的变化。古代园林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注重意境,不求实际比例,着力画意,对园林植物景观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为主;而现代人更偏重于欣赏群体美,强调“有量才有美”。园林也由诸多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转变为现代公园,其服务对象也由君王、地主或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文人雅士而转变为普通大众。现代公园对所有民众开放,各种公共绿地、游园几乎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们创造出可居、可赏、可游的美学天地。
 
    这种趋势反映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表现为现代园林与古代园林相比,建比重在下降:皇家、私家园林中的建筑比例很大,园林中多以建筑来划分园林空间。而现代公园设计都有标准规范:综合性公园按其陆地面积计算,绿化面积≥70%,大型公园绿化面积≥80%。因为现代园林不仅是人们休憩游赏的优美环
境,更是缓解人类破坏自然、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2)注重普遍绿化,重视生态效益
 
    植物是有生命的个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进行种植设计时必须首先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如果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条件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就更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在种植的过程中选择与种植地生态条件相符合的植物时还应多考虑以乡土植物为主。因为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对当地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这样种植才能发挥其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同时它们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植物材料。
 
    由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硬质景观不断扩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热岛效应,而缓解热岛效应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注重普遍绿化和生态效益。除了合理规划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要加强大面积和大范围内的绿化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环境质量。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一直人多地少,1949年人均绿地面积0. 12m2,园林局当时既定的方针是“见缝插绿”;经过50余年普遍绿化,人均绿地面积从每人3~4m2达到目前的6. 5m2/人。而目前既定的方针是“规划建绿”,即有目的地规划绿地建设。如上海建成区内部拆迁扩绿建公园(徐家汇中心公园、黄浦江、苏州河两岸的环境改造等),重要干道两侧的人型绿地林带建设,如城市规划的外环线外侧建lOOm宽林带,林带外(局部内侧)建400m宽的绿带,以此限定城市的无限发展,并结合绿带建设集团式绿地。全长97km的外环绿带在不同地段与城市内部的绿地通过绿色廊道联系,加强了外环绿带与城市内部的联系,起到很好的改善环境作用,沿江两岸结合产业调整,将驳岸码头、深水码头等搬走,加强绿化,形成自然驳岸,市内开辟各种类型服务半径为500m的公共绿地,即居民小区方圆半径500m即可见到一个3000m2的绿地。近年来在市区南部规划海岸线长lOkm,进深约3km,整体面积约30km的“碧水金沙”,形成“水清、沙软、林密、景美”回归大自然优美环境的黄金岸线景观。这些变化是从见缝插绿到规划建绿过程中重视普遍绿化的重要见证。
 
    (3)复层混交群落,增加叶面积系数
 
    园林种植设计必然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种植设计所构建的园林植物景观除了要有观赏性、艺术性,能美化环境,还要改善环境(包括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来达到吸收和吸附飘浮物及有害物质,调节小气候,同时利用植物的枝叶减弱噪声,防风降尘),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具有合理的生态结构配置,能够满足各种植物的生态要求,从而形成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达到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统一体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当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科学而艺术地进行植物种植。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乔灌草的结合,高中低的搭配,利用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在立面形成丰富的层次,从而在单位面积上有效地提高“绿量”,增加叶面积系数,从而增强改善环境的作用。另钋,复层混交结构的群落,不仅能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变化,还能提供不同生物(动物)的生态位,从而可以形成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关系上的和谐。这里强调增加叶面积系数而组成复层混交群落结构,并非在种植设计中全部干篇一律地照此应用。为满足功能、景观所需,在一个绿地中除了复层混交群落外,还运用植物围合空间,形成疏林草地、林中空地、开阔草坪等满足人们对不同活动空间的需要。从绿化实践来看,北京城市隔离片林中基本以乔木为主,较少有灌木,下层多以野生地被及草坪为主,复层混交做得不够,而上海外环线绿地一般为乔木、中层小乔木、耐荫灌木(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南天竹、十大功劳等)和草本地被互相搭配,在垂直面上植物层次丰富,增加了叶面积系数,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显著。
 
    (4)重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要组成生态健全、景观优良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就要重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物种的生态学特性,合理选配植物,避免种间竞争,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结构,以利种间互补,形成具有自生能力、自我维护,能抵抗干扰的生态环境。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既在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上具有突出的生物多样性,又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多样性,这不仅是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保持园林外貌丰富多彩的物质基础,更是维系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由于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而多变化,又有较古老的地质史,故而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及多种多样的生态组合,成为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中国有种子植物30 000余种,名列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全球
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此外,中国还拥有5个植物特有科,247个特有属和7300个以上的特有种以及众多的珍稀动植物,特称“活化石”,如水杉、银杏、攀枝花苏铁等。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史,我们的祖先利用引种等培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境内已知经济树种在1000种以上,原产我国的重要观赏植物(花卉)达2200种以上。
 
    中国的多种名花及其品种开遍了世界各国,这是约自17世纪起外国人来华搜集、引种栽培的结果。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70%以上的树木花草原产中国,意大利曾引种中国园林植物1000种左右,德国现栽培园林植物的50%来自中国,荷兰现有40%花木原引自中国。我国观赏植物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为世界各国园林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不仅原产观赏植物种类众多(1万~27种),而且是多种名贵花卉的起源中心,如梅花、多种牡丹与芍药、菊花、百合属、山茶属、月季蔷薇类、玫瑰、木兰属、杜鹃花属和珙桐、报春花属等的原产地都在中国,并先后传遍各国。中国不仅原产野生观赏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名花优良品种及其近缘种也丰富多彩,遗传多样性突出。
 
    但是,我国又是一个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受到威胁和严重破坏的国家。虽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自古以来就重视诗情画意、师法自然,注重天人合一,强调宏观上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但对细节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之复层混交以及地面用植物覆盖等,则一贯重视不够。近数十年来,由于迅速追求园林绿化表面效果,以致珍稀、慢长植物日益罕见,在个体园林乃至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观赏植物种类与品种应用总数增长速度非常缓慢,生物多样性在应用中竞走向了反面。从我国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削弱的现状及其与国外多样性的对比来看,以北京为例:北京露地常见栽培应用的树木花草总计不过300~400种,近年略有增加,但很多新增种类尚无普遍应用。武汉、杭州、南京、大连、西安、沈阳等地情况与北京相似。上海原来园林生物多样性情况也很差,近年不断注意改进,使其城市公私园林绿地植物总数已增至800种左右。而据广州公私单位报道和调查,该市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表现全国最高,约有1600种或更多。附近的深圳等市,园林多样性种数大体与广州相似。
 
    而国外,不论亚洲之新加坡、新德里、东京(日本),欧洲之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华沙和罗马,美洲的旧金山、华盛顿、洛杉矶和大洋洲之墨尔本等,一般每个城市均应用2000~3000种或更多的树木花草。以上只是若干不完全统计和粗略估计,但已对比强烈,触目惊心,足以提醒我们必须迅速给予极大重视。
  >>  


评论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要求5~300个字之间
姓名: 电话: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